教务〔2021〕39号
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,课程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、实施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方式和要求,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。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,推动课程体系标准化、规范化,并促进课程教学改革,助力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,根据《山西传媒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》和《山西传媒学院“十四五”课程建设规划(草案)》,制定本标准。
质量环节 |
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 |
评价和观测方式 |
分值 |
评价得分 |
一级指标 |
二级指标 |
课程目标和定位(6分) |
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|
课程定位清晰,能够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。 |
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教学大纲 |
2 |
|
课程目标 |
课程目标明确,符合学生能力发展要求,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满足人才培养要求。 |
2 |
|
学时学分 |
学时学分合理,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合理、紧密。 |
2 |
|
师资队伍(10分) |
主讲教师 |
主讲教师资质符合《山西传媒学院主讲教师及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(试行)》要求,并经过学校资格认定。 |
学校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文件 |
4 |
|
教师团队 |
课程教师团队不少于3人,团队年龄、职称、学历结构合理。团队中有高级职称教师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60%以上。专业课课程团队中,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0%以上。团队相对稳定,有持续发展能力。团队中有青年教师并有相应培养计划。 |
教师团队人事资料 |
3 |
|
教学和科研创作能力 |
教师教学能力较强,评教平均分数排名位居院(部)前50%。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、有教改论文或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。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、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或播出主创作品。 |
教学和科研成果资料 |
3 |
|
教学内容(24分) |
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 |
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编写,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吻合。 |
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 |
3 |
|
教案 |
教案以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为根据进行编写,要求编写规范,条目和内容详细,可操作性强。 |
教师个人教学教案 |
3 |
|
理论课课程设计 |
理论课程内容能够和职业对接,能及时将学科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。 |
课程教学大纲,课堂听课 |
5 |
|
实践课课程设计 |
实践实训内容项目明确,能够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,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。 |
课程教学大纲,课堂听课 |
5 |
|
教学内容安排 |
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,目的明确、思路清晰,内容充实准确,重点难点突出;理论联系实际,能反映本学科发展趋势,将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融于教学中。专业课能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。 |
课程教学大纲、实训大纲、教学周历、教案等教学材料 |
4 |
|
课堂教学 |
课堂内容衔接紧密,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领会并巩固本节课内容;注重理论联系实际。时间把握合理,课堂气氛良好。 |
课程教学大纲、实训大纲、教学周历、教案等教学材料,课堂听课 |
4 |
|
教学方法和手段(16分) |
教学方法 |
备课认真,教案、讲义、PPT、周历等教学材料齐全,能够运用课堂讨论、案例分析、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,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 |
课程教学大纲、实训大纲、教学周历、教案等教学材料,课堂听课 |
8 |
|
教学手段 |
教学板书规范,设计合理;多媒体课件设计精良;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当,效果良好。 |
课堂听课、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等 |
8 |
|
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(16分) |
教材建设和选用 |
能够结合课程,自编正式出版的教材,或者和行业企业合作编写课程适用的讲义、实训指导书等。能够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,优先选用规划教材和“马工程”教材。 |
自编和选用教材情况 |
5 |
|
实验实训教学资源 |
有足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训室和设备,能够100%开出实训大纲要求的实习实训项目,能够有效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。 |
实验实训室使用情况记录,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用情况记录 |
5 |
|
网络和电子教学资源 |
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并广泛使用。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授课,按照在线课程建设要求完成课程教学我拿过来资源平台建设,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教学效果良好。 |
电子教学资源库和学生使用情况反馈。课程的网络资源、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数据和分析报告 |
6 |
|
教学效果与评价(18分) |
课程考核 |
课程考核重视过程考核,打造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,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、评估与反馈机制。考试题目符合大纲要求,评阅过程规范,评分准确。考试总结和分析工作完善。 |
教学大纲、课程考核试题试卷、质量分析表等考试相关资料 |
8 |
|
学生评价 |
随时注意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,及时在讲课中进行调整,讲求教与学互动沟通,实现课堂教学目标,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;学生掌握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,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,学生满意度高。 |
学生课堂反馈,教学信息员反馈,学生评教结果 |
5 |
|
教学督导评价 |
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对课程评价良好。 |
教学督导委员会评教结果和教学专项质量检查评估结果 |
5 |
|
教学改革成效(10分) |
教改成果 |
有针对本专业或者本课程的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及成果,有一定数量的省级及以上的课程教学改革论文。 |
教学改革成果资料 |
10 |
|
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(附加分10分) |
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 |
获批国家级、省级或校级一流课程或精品共享课程。 |
各级一流课程认定批文 |
10 |
|
教学成果(附加分10分) |
教学成果奖 |
获得国家级、省级或校级教学成果奖或其他奖项。 |
各级教学成果奖等成果资料 |
10 |
|
评价总分 |
120 |
|
课程整体质量评价:□优 □良 □中 □合格 □不合格 |
注:课程整体质量评价标准:优90-120分,良80-89分,中70-79分,合格60-69分,不合格0-60分。
山西传媒学院教务部
2021年6月8日